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乘势更上一层楼 任重道远谱新篇——记护理学院等五个新二级学院

作者:www.JJU.edu.cn 发布时间:2005年06月23日 17:01浏览次数:

  整合优势资源,搭建事业平台。近日,我校生物系、艺术系、体育系、社科系和“两课”部分别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护理系升格为护理学院。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九江学院实质性合并一年多来,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结构、拓展内涵、凝聚队伍,到目前已发展成了20个二级学院。五个系跨上了新台阶,标志着我校的学科建设步入快车道,二级学院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护理学院——改革实践 探索新路

  护理学院的护理专业,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承担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为探索护理紧缺人才的培养之路,九江学院副院长涂明华教授承担了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研究项目《高职高专教育护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与护理学院的同志一起,在涉及护理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全方位开展了攻坚。护理学院按照“能力本位、就业导向、学生主体、与时俱进”的四大原则,突出“加强人文、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会”的办学特色,提出了 “基础医学——够用;人文社会学科——加强;护理技能训练——强化”的培养思路。
  一是首次在我国采用按生命周期设置组织护理专业课程,即按照人成长的过程设置课程为:“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这套教材已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在2003年陆续出版,并已投入教学使用。
  二是注重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体系上,增设了《心理学基础》、《护士人文修养》、《护理伦理与法规》、《人际关系与沟通》,大大强化了护生的文化品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促进了护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是突出早期接触护理的教学理念,做到护理教学全程化,第一学期就开设了护理临床教学,使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提前结合。为强化护理实践教学,护理学院安排护生下到老年院、福利院、幼儿园、妇幼保健院,开展义务护理,培养实践能力。
  四是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做到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
  五是注重塑造护生新形象,要求护生从穿衣戴帽,言谈举止、坐姿、站姿、推车、礼仪都要标准化,形成优美、文雅、端庄、娴静、灵巧、活泼的护士新形象。
  近年来,护理学院培养的护士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明显增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明显进步。特别是高护班学生十分抢手,一次就业率达100%,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由护理系升格为护理学院令师生员工欢欣鼓舞。护理学院党政领导表示:要借升格的东风,开创护理学院工作的新局面。

生命科学学院——实力雄厚 成果显著

  生命科学学院目前从教职工人数和在校生人数看,虽然规模不大,但实力雄厚,教学科研硕果累累。全院24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省骨干教师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高级职称占全系教师的63%。
  学院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
  学院教师科研实力雄厚,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三项,省教育厅科技课题两项,市级重点科研课题二项,还有省级教改项目四项,有一大批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其中不乏被中国生物学文摘、BA、CA、SCI等国际权威文摘和索引摘录及索引。
  专业发展上,注重开发新专业,不断提升办学层次,生物教育专业05年获江西省示范专业。《植物学》获江西省高校优质课程。
  学生管理思路清晰,成效显著。一是在老生中开展熏陶教育。把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配备做班主任,利用他们的渊博知识丰富的阅历和学生对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崇敬心理,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在新生中开展养成教育。通过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的方式展开为规范准则的养成教育,使新生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三是在毕业生中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学生要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提倡先就业后择业,以积极、乐观、理智的心态面对择业竞争。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广泛收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面对新形势,生命科学学院党政领导正在思考学院的下一步发展,这就是引入高学历师资,优化专业组合,适度扩大办学规模,使生命科学学院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

艺术学院——遵循规律 志在腾飞

  艺术学院现有教职工70多人,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在校生人数已由2003学年的247人,增长至2004学年的434人,生源相对充足,就业形势良好;充满人文色彩和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富有灵性的空间,也为教师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学院设有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三个学科专业、六个专业方向,已形成本科与专科并举,师范与非师范综合发展的模式。学院聚集了一批治教严谨,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在艺术创作和演唱方面,他们潜心钻研,取得丰硕成果,成为艺术学院办学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艺术系更名为艺术学院,领导和教职工一起思考更多的就是艺术学科的发展必须遵循艺术学科的内在规律性,必须紧密注视艺术学科与社会发展进步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必须根据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主动积极地建构“大艺术”新型学科,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亲和力和生命力的现代实用型文科。
  艺术设计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要抓住这个机遇,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艺术学科发展的龙头,加大发展的力度和资源的投入,尽快建立较为齐全并具有相应办学实力的专业教学体系。
  师范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我们办学的基础,必须更新观念,结合正在推进的素质教育改革精神和“新课标”的实施,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进行调整与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艺术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提高国民审美素质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教师。
  积极营建适应文化产业化趋势的“大艺术”专业,“艺术”是本学科界入社会的基础,也是学校专业发展的基础,立足于“艺术”,瞄准社会需求和市场,开拓新型专业,为社会培养艺术创造、艺术表演、艺术表演、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教育、艺术管理和艺术经营等方面的人才,走出艺术的“象牙之塔”,走进民众的“大艺术”之门,服务于民众。
  总之,要从计划体制惯性走出来,从专业单一的格局走出来,从办学规模偏小的现状走出来,从专科层次中走出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以专业建设带动学科建设,以专业发展带动规模发展,真正使丰富的校园文化知识在追求中获得,眼界在愉悦中开阔,灵感在生活中启迪,让艺术学院这一特色专业为九江学院的发展再添亮色。

体育学院——营造和谐 促进发展

  体育学院目前有教职工102人,来自原四校区。在党政领导的共同努力下,体育学院形成了人际和谐,关系融洽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院各项建设。
  运动场馆建设日益完善。学校现有室内、外篮球场、室内外排球场、足球场、室内外田径场、室内外游泳池、体操馆、形体馆、健身馆、武术馆、乒乓球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等40处。室内、外运动场馆,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优良的体育设施为培养、造就高层次的体育人才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体育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师资队伍建设日益加强。在92名专任教师中,副教授23人,讲师14人,硕士研究生9人,在读研究生18人。今年还有一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师资分布体育教育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管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门类。
  教科研不断取得新成果。体育学院教师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近100篇。最近已经结题和正待结题的课题有:《体育健身娱乐产业项目投资开发的研究》、《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全国青少年软式排球运动员体能评价的相关研究》、《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公共体育课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自习时间在第二学年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及时间,选择的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散手、轮滑、体育舞蹈、街舞、形体、武术等。通过改革彻底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这项改革课题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有关论文荣获一等奖。
  运动竞赛连连获奖。体育学院现有各类运动队十余支,特别是田径队、武术队和健美操队,曾在04年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十几块金牌。体育学院在搞好各类运动队训练、开展全校性师生活动的同时,积极承办省、市级各类比赛,并在2003年和2004年连续二年被评为全省青少年体育竞赛优秀赛区。
  更名后的体育学院正英姿勃发,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攀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优势凸显 亮点频频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由原九江财专两课部、九江师专社科系、九江医专社科部、九江教育学院政史系合并组建而成,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呈现“三高一低”特点。“三高”:一是学历高。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占教学人员的65%;二是职称高。高级职称占教学人员的35.1%;三是党员比例高,教职工中有中共党员55人(预备党员2人),党员比例为71%;“一低”指教师平均年龄低。35岁以下教师有40人,占教学人员的54%。此外,学院有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省“思政课”骨干教师2名,省德育骨干教师4名,市优秀拔尖人才1名。基本上形成了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体、年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院教科研成绩显著,呈现“三多”现象。一是教科研论文多。2001年来教师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教科研论文286篇,其中核心论文71篇,相当一些论文发表在层级较高、影响较大的刊物上,如《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主义研究》、《外国中小学研究》、《教材与教法研究》等等,并有多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转摘或复印;二是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多。先后主持和参与省、校级科研课题4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市级奖项10余次。目前学院在研省厅级课题15项、校级课题15项,全院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超过了50%;三是在全省高校教学比赛获奖多。在省教育厅举办的第四届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教案比赛中,5位教师7人次获一、二、三等奖。2005年初,学院申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获得省第九批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学院优势凸显,亮点频频:有省“十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省高校优质课程——《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在2004年省高校“思政课”评估中,学院“思政课”建设得到省专家组的好评,被评为优秀等级;培养的学生素质高——2005届毕业班02政史班41名学生全部参加了本科段法律自学考试,目前已通过大部分课程。有3人考取公务员,有1人考取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高——2005届毕业生目前就业率已达80%。
  学院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提出了“团结、和谐、育人、奋进”的院风和“建立和谐学院,把学院建设成为九江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或基地”的目标。目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正按照“稳定专业方向,拓展专业门径,提高学科层次,保证教研质量”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课堂内外结合为突破口,以围绕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层次,开展科学研究为载体,致力于办成社会科学综合性较强又突出“思政课”教育教学特色和优势的二级学院。(宣文)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公安备案号:36040002000119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