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江西新闻网:2010中国.九江青阳腔学术研讨会举办

作者:www.JJU.edu.cn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5日 20:53浏览次数:

yanth20109252018.jpg

 25日,“2010中国·九江青阳腔学术研讨会”在九江学院开幕.(万志明 摄 ) 

  中国江西新闻网9月25日九江讯(特约记者 冯健 吴彭年 记者 孙勇)当年滚调领风骚,青阳余韵今犹闻。25日上午,“2010中国·九江青阳腔学术研讨会”在九江学院开幕,这是九江学院首次承办的全国性的青阳腔专题研讨会。

  2010中国·九江青阳腔学术研讨会收到论文25篇,既有宏观的把握,亦有微观的剖析,还提供了新发现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来自北京、陕西、安徽、江西、福建、广东,以及日本等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就青阳腔的源流、艺术成就、流布与传播、传承保护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青阳腔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声腔。由弋阳腔发展而来,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得名,因古时青阳县属池州府,又称“池州调”。青阳腔与徽州腔驰名于明清两代,誉为“徽池雅调”,成为当时“天下时尚”的新调。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载,青阳腔是在明代嘉靖年间,因弋阳腔流入当地,与青阳地方语音及民歌小曲结合形成,广为流传。并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滚调”,实现了戏曲声腔上的重大革新,在我国戏曲声腔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青阳腔是徽剧的前身,徽剧又是京剧的前身,故青阳腔被誉称京剧“鼻祖”和戏曲的活化石。作为南戏中一支突起的新军。青阳腔兴盛于明清,持续500余年,有《青阳时调》、《时调青阳》、《时调青昆》、《昆池新调》和《滚调乐府》等青阳腔剧本选集并广为流传。青阳腔哺育了第二代走向全国的徽调,也滋养了第三代地方大戏黄梅戏,甚至赣剧、湘剧和川剧等戏曲剧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该唱腔,并借鉴其唱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清代乾隆年间,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纷纷兴起,青阳腔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在各流行地区入乡随俗,生根开花,结合当地的民歌俗曲,繁衍成当地的戏曲剧种。

  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江西省艺术研究院、湖口县人民政府、九江学院联合举办。为期两天,安排两场关于“‘非遗’保护语境下的传统戏剧”和“地方戏曲形成规律与保护传承”等方面的学术讲座,三场学术研讨研讨,25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青阳腔戏曲研究和传承保护交流发言。会议还组织与会人员参加九江学院举办的以青阳腔曲目为主的专场文艺晚会,参观九江学院青阳腔陈列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并到湖口县付垅乡观看农民艺术团演出,参观湖口县青阳腔展馆。

  九江学院党委书记陈绵水,九江学院副校长欧阳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文峰,江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钱贵成,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王安葵、余从,九江市文化局副局长吴予雍,湖口县副县长孙志强,九江学院艺术学院负责人出席开幕式。(中国江西新闻网江西教育频道2010-9-25 20:21:42 http://edu.jxcn.cn/20100925/100043619.html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公安备案号:36040002000119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