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九江日报: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作者:www.JJU.edu.cn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1日 10:13浏览次数:

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九江学院院长 甘筱青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是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上对全国高校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育人效果、打造教育品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九江学院发掘本校的地域优势、以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为契机,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在推进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创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深入发掘地方特色文化,文化传承创新初见成效。
  九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项目9个:湖口青阳腔、武宁打鼓歌、修水全丰花灯、星子西河戏、德安布帐傩、星子金星砚、湖口草龙、瑞昌剪纸、瑞昌竹编等,有省级项目20多个。过去几年,九江学院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载体,推进传统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主要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加强与地方合作,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6月,九江学院首先与湖口县签订了《传承青阳腔戏曲艺术合作协议》,并成立了“青阳腔戏曲艺术中心”;2008年6月,学校与瑞昌市签订了《瑞昌剪纸合作协议》。
  2010年6月11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学院研究基地”正式落户艺术学院,成为江西省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同时,九江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开馆。陈列馆包括青阳腔陈列馆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馆内展出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500余件,包括青阳腔戏曲服装300多套、瑞昌剪纸70余幅、瑞昌竹编近40件、修水花灯及其道具近20个、星子石雕24个、湖口草龙1条。此外馆内还珍藏了800余件的青阳腔图片和视频资料,其中有手抄剧目、正本戏、曲牌、单折戏与杂出戏、音乐资料,这些资料以原始文献、实物、图片、影像、文字等为内容,较为完整地展示了青阳腔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与地方协作,成功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走出一条高校与地方“联姻”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新路。
  二是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新。为切实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九江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集中、影响力较大的地方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其中有2007年在湖口县付垅乡建立的青阳腔戏曲艺术教学实践基地,2008年在瑞昌市夏畈镇建立的瑞昌剪纸教学实践基地及随后相继在星子、武宁、德安、都昌等县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切实开展文化传承与教学实践。
  三是设置学科课程,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新人才。为充分发挥高校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作用,九江学院制订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与民间传承并行配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课程,编写了《庐山文化研究丛书》,将《湖口青阳腔》、《瑞昌剪纸》、《武宁打鼓歌》等列入课程培养计划,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管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
  四是指导科学研究,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水平。几年来,九江学院投入大量人员和资金进行项目和课题研究,主要有:全国人文社科艺术类文化部项目《青阳腔研究》,《青阳腔艺术旨趣》、《“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保护并光大青阳腔”研究》、《赣北戏曲交融性特征研究》等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赣北戏曲教育传承研究》江西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等一批国家及省级课题,书写有关赣北地方文化研究论文20余篇。
  五是组织学术交流,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交流,2010年9月,九江学院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江西省艺术研究院、湖口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中国·九江青阳腔学术研讨会”,通过交流,增进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的理解,明确了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方向。
  六是组织主题校园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宣传。为让学生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养料,九江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团,组织师生学习、演唱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素材创作艺术作品,开展艺术展览;请民间艺人进校园传艺、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邀请农民艺术团进校园演出,让学生切身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鼓励成立学生社团,激发学生亲身感受宣传“非遗”的热情;以传承青阳腔为内容参加建行“e路通杯”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建设相关网站,利用互联网宣传“非遗”。
  通过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九江学院的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1、2011年2月,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制作的大型戏曲文化片《长江戏话》(戏曲采风2011年17期),播出了九江学院传承与保护青阳腔、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所开展的各项工作。
  2、由九江市委宣传部推荐、九江学院党委宣传部申报的《九江市地方与高校保护青阳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学院大力开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活动》项目,获得“2008年度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
  3、《濂溪讲坛:传承庐山地域文化,厚实大学人文精神》荣获2010年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4、2010年1月,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督导组一行来九江学院检查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学院“非遗”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积极把握新的契机,争取文化传承创新新跨越。
  新近出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4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面对新的机遇,站在新的起点,九江学院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以胡锦涛总书记的清华大学讲话为指导,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今后将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采风,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积极开展田野采风和调查,力求真实、完整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有效保护传承准备更充足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途径。利用高校科研平台和人才优势,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开展有益的研究,挖掘其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和具有鲜明个性的元素,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和研究。
  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音乐、舞蹈学专业开设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课,在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专业开设手工及相关创作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共欣赏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晓率和认知度,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和责任,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积极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九江日报2011年6月1日二版 http://epaper.jjxw.cn/jjrb/html/2011-06/01/content_391393.htm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公安备案号:36040002000119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