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江西日报:九江学院大力推进“非遗”传承创新

作者:www.JJU.edu.cn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4日 10:56浏览次数:

  本报九江讯(记者练炼通讯员甘筱青、欧阳时来)近年来,九江学院充分发掘本校的地域优势,以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为契机,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并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增强育人效果,打造教育品牌,推动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创新。

  不断加强与地方合作,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6月,该校首先与湖口县签订了《传承青阳腔戏曲艺术合作协议》,并成立了“青阳腔戏曲艺术中心”。2008年6月,学校与瑞昌市签订了《瑞昌剪纸合作协议》。2010年6月11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江学院研究基地”正式落户艺术学院,成为由省文化厅批准设立的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同时,九江学院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陈列馆包括青阳腔陈列馆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馆内展出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500余件,包括青阳腔戏曲服装300多套、瑞昌剪纸70余幅、瑞昌竹编近40件、修水花灯等。通过与地方协作,九江学院成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走出一条高校与地方联姻,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新路。

  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新。为切实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集中、影响力较大的地方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2007年在湖口县付垅乡建立青阳腔戏曲艺术教学实践基地,2008年在瑞昌市夏畈镇建立瑞昌剪纸教学实践基地,随后相继在星子、武宁、德安、都昌等县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切实开展文化传承与教学实践。同时,为充分发挥高校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作用,学校制订具有普遍适应性、与民间传承并行配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课程,并编写《庐山文化研究丛书》,将“湖口青阳腔”、“瑞昌剪纸”、“武宁打鼓歌”等列入课程培养计划,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管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

  指导科学研究,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水平。几年来,该校投入大量人员和资金进行项目和课题研究,主要有:全国人文社科艺术类文化部项目“青阳腔研究”,“青阳腔艺术旨趣”、“‘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保护并光大青阳腔’研究”、“赣北戏曲交融性特征研究”等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

  组织学术交流,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交流,2010年9月,该校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江西省艺术研究院、湖口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中国·九江青阳腔学术研讨会”,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通过交流,增进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的理解,明确了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方向。(江西日报2011年5月22日二版头条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1-05/22/content_148448.htm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公安备案号:36040002000119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