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广播网:刘春江:在青阳腔中体味着自已生命的味道

作者:www.JJU.edu.cn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31日 10:23浏览次数:

    中广网湖口10月30日消息(记者胡啸 通讯员殷美生)刘春江在江西省湖口县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人物,尤其是在对青阳腔的执着。

  几近绝响的青阳腔始于元代,盛于明清,源于安徽青阳,扎根江西湖口,并开花结果,这其中大大得力于刘春江。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湖口县,刘春江的名字无人不知。这是一位把青阳腔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花甲老人,正是他用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发掘、抢救青阳腔,才使得几乎绝响的“中国戏曲艺术奇珍”青阳腔,重现光彩,重新唱响鄱阳湖地区。 

  年近7旬的刘春江现在是湖口县戏剧研究室主任,湖口音乐协会主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九江学院兼职教授,头衔不少,可最让他上心的还是青阳腔。

  从2007年起,刘春江就被九江学院特聘为兼职教授,同时承担青阳腔的教学工作。每周三下午,刘春江都会从湖口县赶到九江学院来为艺术系的学生授课。

  1980年12初,刘春江下乡文艺采风时,第一次在付垅乡发现了青阳腔的存在。当时他听到一位老人在演唱一种古老的高腔,正是失传了一百多年的青阳腔。

  这如同化石般的青阳腔,突然活生生地出现在刘春江眼前,这让他兴奋不已。打这以后,刘春江就一头扎了进去。他经常往乡下跑,生怕青阳腔突然之间又从他眼前溜走。

  然而,要想从那些散落于乡村茅舍、身怀绝艺却守口如瓶、视绝艺如生命的民间艺人手中获得青阳腔戏本也绝非易事。

  刘春江在同老艺人长期交往中,渐渐读懂了老人们的人生经历。为了得到老艺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刘春江每次下乡登门拜访,总要带上一些礼品看望,而每次遇到老艺人进城,他也都要把他们请到家里做客,好生招待。

  久而久之,老艺人们被刘春江的真诚所感动,开始全力支持刘春江搜集整理青阳腔,并和他结成了忘年交。特别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刘春江终生难忘。

  目前,在青阳腔老艺人中,也仅殷武焕老人在世。今年80岁的殷武焕是湖口县付垅乡殷山村农民,他1943年就开始跟着师傅学演青阳腔剧目,参与青阳腔演出60余年,是目前赣北地区年龄最大的青阳腔民间艺人,也是九江唯一的国家级青阳腔代表性传承人。

  青阳腔老艺人把刘春江当作可以依托的人,刘春江也仿佛知道,自已生活的意义。他加紧整理有关资料,跟有关部门联系,湖口青阳腔艺人的舞台越来越大了,而越来越多的人也知道了原以为失传已久的京剧源头之一青阳腔在湖口的土地上居然还有着这么顽强的生命力。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风餐露宿,访友求艺,刘春江忍受着常人难以理解和承受的艰辛。

  三十年来,刘春江的足迹遍布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长江沿岸青阳腔流传地区,行程1万多公里,寻访了300多位老艺人,搜集到青阳腔手抄剧目131个、曲牌448首,单折戏与杂出戏64个,音乐资料50多本,音响资料110多个小时,拍摄老艺人和青阳腔业余剧团剧照及各类资料1000余幅,青阳腔脸谱46个。

  伴随着无数个不眠之夜,刘春江整理编著了《湖口青阳腔》专著,他的学术论文《高腔古谱》、《江西青阳腔目连戏及宗教仪式活动》等也相继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与此同时,刘春江成了远近闻名的青阳腔研究专家,他的先进事迹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如今,青阳腔已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刘春江甚至也把青阳腔搬进九江学院课堂,但是一有空他还是要来到乡下,和青阳腔的艺人们在一起,在生生不息的青阳腔中体味着自已生命的味道。

  春来紫燕唱喜报,一江春水一江情。我们相信青阳腔那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将永远在赣北上空不绝回荡。  刘春江同志事迹也被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拍摄专题,在江西卫视“井岗先锋”栏目中作为典型报导。省人事厅、文化厅授予他“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享受市(厅)级劳动模范待遇。市、县各级有关部门也先后多次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协委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及网站都先后报导了刘春江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国广播网2011-10-30 19:30 http://www.cnr.cn/newscenter/gnxw/201110/t20111030_508702625.shtml  )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公安备案号:36040002000119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