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专业赋能基层 青春践行担当:电子学院“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纪实

作者:邱敏 文语彬/图文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1日 14:33浏览次数:


为深化实践育人成效,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锤炼本领、服务基层,6月21日至27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组织“芯小青”实践队,在两名党员教师带领下,赴九江市多个区开展2025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服务队通过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安全宣传、便民服务等多元化实践,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民生,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文化传承篇:守护精神根脉


6月21日,服务队走进九江周敦颐纪念馆开展文化守护行动。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队员们通过观摩陈列的碑刻拓片、历史典籍及复原场景,深入领悟“出淤泥而不染”的理学思想精髓。随后,队员们分组开展环境清洁工作,细致擦拭展柜、清扫庭院落叶,以实际行动守护这一文化地标。此次活动中,队员们不仅从濂溪先生的精神世界里汲取到“廉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永恒价值,更坚定了将廉洁自律融入日常、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与践行者的信念。



今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对接的文明实践站是延支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该实践站地处长江沿岸。6月22日,指导教师带领服务队沿长江岸线开展实地文化研学,从锁江楼、浔阳楼到琵琶亭,既是地理空间的延伸,更是一场穿越唐宋的诗意巡礼——锁江塔的坚韧、浔阳楼的豪情、琵琶亭的苍茫,都在长江的涛声里化作可触可感的文明脉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九江绵延千年的文脉传承。



安全守护篇:筑牢民生防线


6月23日一早,服务队前往延支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报到,与社区负责人商议活动安排后,随即投入“守护母亲河”净滩行动。队员们冒雨沿江堤清理垃圾,使岸线环境焕然一新,深刻认识到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清洁江岸时,队员们意识到水域安全的重要性,针对夏日亲水活动增多的情况,主动请缨要化身防溺水宣传员。回校后,队员们自行设计宣传册,并于6月24日向江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及家长详细讲解长江水域危险性,普及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及自救互救技巧。


6月25日,服务队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九小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敲门行动”,化身“安全巡查员”对商铺、公共区域的灭火器进行细致检查,重点核查压力值、瓶体完好度及有效期,并完整记录排查情况。通过实操检查,队员们将消防安全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在强化自身安全意识的同时,向社区居民传递“安全无小事”理念。


6月27日上午,队员们结合专业优势举办“智慧助老,反诈同行”宣讲活动,通过案例剖析和手机实操指导提升老年人防诈能力,并协助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设置手机安全功能。当日下午,社区为实践队开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专题讲座,针对青少年群体重点强调易被忽视的涉毒风险细节,强化青年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专业服务篇:技术温暖社区


6月26日,服务队在延支山社区活动中心设立“家电义诊”便民服务点。电子队员充分发挥技术专长,化身“家电医生”,为老年居民提供技术服务。他们运用万用表精准定位电水壶、电饭煲等小家电的电路故障,通过焊接松动元件、更换老化零件,让“罢工”电器重获新生。维修服务之余,队员们同步开设“家电维护知识讲座”,演示除垢保养、电路防潮等实用技巧,指导居民科学延长家电使用寿命。当看到老年居民手持修复家电展露笑颜时,队员们既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实践喜悦,更深刻领悟到用专业技能服务民生需求的价值内涵。



此次实践活动中,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服务队以“红芯智”党建引领、“芯小青”团建凝聚青年力量,从周敦颐纪念馆文化传承到长江岸线生态守护,从社区安全排查到便民服务,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动能。青年学子在躬身实践中锤炼本领,厚植家国情怀,深刻领悟到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民生需求紧密相连的实践真谛。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建带团建、专业促实践、实践育新人”的育人模式,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光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注入蓬勃动能。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责编:李金玲 审核:朱亚军 张堑 汪浩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