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资源环境学院:立足特色资源 融入国家战略 服务地方需求

作者:何贞英 柏杨/图文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9日 12:53浏览次数:


编者按:九江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积极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为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校园网特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专栏,持续刊发各二级学院、机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经验材料,全面回顾总结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激励全校师生员工担当实干、锐意进取,以优异成绩向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献礼!


资源环境学院自2021年6月独立运行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江西“1269”行动计划,围绕服务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省委提出的“三个高地”建设目标,坚持创新引领、特色立院理念,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引领,以申硕工作为抓手,深化内涵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地方、特色办学等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学院成立三年来,立足地方需求,组建现代产业学院、虚拟教研室、教科研团队,获批省重点实验室、省一流本科专业、省一流课程、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省教学成果奖、省级人才工程等,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的全面突破,学院运行开局良好。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持续强化资源环境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围绕“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学校办学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聚焦大江大湖产业生态化与环境健康领域,全力推进资源与环境学科点建设工作,创新工作举措,优化资源整合,高质量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全面优化提升建设指标。资源与环境学科新增为校优势学科,环境工程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获校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全面向“双碳”和生态环境大数据方向转型,《环境规划与管理》获批省一流课程、省一流课程思政示范课、江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特色本土课程《鄱阳湖与生态文明》教材正式获批立项建设。


学院注重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严格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超95%,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有省赣鄱俊才(领军人才)1人,首批江西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专家1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九江市十大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九江市“双百双千”领军人才3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1人、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1人,江西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1人。学院教师在江西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获九江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学科建设研讨会


以省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不断提升科研及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科研与服务地方协同推进。学院流域生态过程与信息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依托省重点实验室持续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产教融合,精准推进“四个对接”,对接大院大所,对接大中型企业,对接市直职能部门,围绕办学机制调研兄弟高校相关学院,全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先后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鄱阳湖湖泊湿地综合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三峡水务有限公司等10余个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多次校企对接交流会,多名博士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课题,经费支持达五百余万元,学院持续选派教师到政府、企业挂职,提供科技咨询和服务,做实校地、校企合作。


学院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持续设立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同时注重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合作攻关,获批横向项目20余项,到账经费超500万元,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


获批省重点实验室



以承办高端论坛为契机,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研究高地


学院坚持以交流拓视野,以合作促发展,作为牵头单位先后联合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鄱阳湖湿地生态国家野外观测站等科研机构连续举办三届长江生态文明论坛,承办由中国毒理学会计算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灾害与应急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外源化学物质健康与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研讨会。精心打造以探究生态文明为主线的生态文明学术沙龙、生态文明教学沙龙等一系列学术交流平台,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教授,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胡振鹏教授、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景文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和业内人士作高端学术报告,带动学科建设进一步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扩大了学校影响力。


举办首届长江生态文明论坛


举办第二届长江生态文明论坛


承办外源化学物质健康与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研讨会


举办2024年长江生态文明论坛(第三届)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学院—督导组—教研室—教师”四位一体的督导体系,设立课程双选机制,深入推进课程思政试点创新,大力推进第一批7门主干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观摩一门高水平课程”“回放一次45分钟课堂”“组织一次高标准核心课程设计”等教研室“十个一”教学工程。组织教学比赛、听课评课、公开示范课、青年教师座谈会等活动,着力培养扎根基层、素质过硬、业务精湛、水平高超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院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


完善教科研基础平台建设。环境生态工程原理实验室、生态监测实验室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室等实验平台先后建设完成并如期投入使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瑞昌市人民政府、瑞昌荣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瑞昌市森奥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充分发挥校企双方资源优势,促进“产、教、研、用”全方位深度合作。


学院先后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资环学子在江西省“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节能减排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学生考研升学率年均35%以上,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多次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成立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


以渊明学堂为载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打造渊明学堂,探索特色思政教育。2022年,学院正式成立渊明学堂,坚持每年开办一期长江生态文明试验班,组建长江生态文明田野调查队,每月开展一期长江生态文明学术沙龙、生态文明教学沙龙活动,精心打造“鄱阳湖大课堂”高端特色开放课堂。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江桂斌院士、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胡振鹏教授等多名业内知名专家围绕鄱阳湖流域地理地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及生态文明实践等开展专题教育。


学院依托教育部、省社科基金,省教改课题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研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成立生态文明教育虚拟教研室、鄱阳湖生态文明研究院,引导师生扎根赣鄱大地,取得明显成效。“问山问水”生态文明教育教学团队获批为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阶段性成果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以学堂制特色化探索生态文明教育“九江学院经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新华社点击率超40万。


获批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


“鄱阳湖大课堂”开讲


中国工程院马军院士做客鄱阳湖大课堂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动学院发展提质增效


学院党委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主题,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以“弘‘两山’理念、育环保英才”为目标,开展三全育人的探索实践,创建“两山”党建品牌。精心组织5期“两山”思政讲堂;组织开展“党建引领践行‘两山’理念,助力武宁乡村振兴”等‘两山’党建品牌主题党日活动。获批省高校人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1项,获批校党建课题1项;学院申报的“弘‘两山’理念 育环保英才”“党建+”优秀案例获校“党建+”优秀案例二等奖,并获批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创建单位。在今后的工作形成了党建工作“1234”工作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筑牢两个理念、着力三个抓手、建设四项工程。


“两山”思政讲堂开讲


全国劳动模范向东做客“两山”思政讲堂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进入新发展阶段,学院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入贯彻学校的各项部署要求,结合学院特色及办学定位,营造“学生为本”“学术为基”“学风为要”的“三学”氛围,建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生态文明涵养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打造区域高水平应用型生态文明人才培养基地、生态文明科技孵化基地和生态文明决策咨询基地,推动学院发展有序推进、行稳致远。


资源环境学院供稿

责编:向真 李熙  审核:汤明 杨期勇 汪浩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