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九江学院师生热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作者: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3日 15:44浏览次数: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九江学院干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展现九院担当、贡献九院力量。


校党委书记李明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九江学院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要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实施九江学院应用型转型、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和信息化建设四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治理能力;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九江学院篇章。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小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教育强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九江学院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着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要持续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聚焦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做强做优特色专业,提高专业与产业的适配度,持续深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改革,深入推进教科研管理制度、教育数字化转型、绩效考核制度、教学条件等保障机制建设,激发创新动力,提升办学治校水平;要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切实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教务处处长黄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作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牵头负责单位,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把“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深入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覆盖面、质量和效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快本科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


组织部副部长陈玲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作为一名高校党建工作者,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拓展党员教育形式,坚持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将红色文化融入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教育培训全过程,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引导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发展规划与研究生处副处长杨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发出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号召,令人深感振奋、信心倍增。发展规划与研究生处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的指示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学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出应有贡献。


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志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外国语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强化思政引领,着力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夯实学生的中外文化基础,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建设教育强国的道路上培养出“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人才。


管理学院院长许松涛: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我们管理类学科应结合科教兴国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尤其是与具有新质生产力特点的科技企业合作,确保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满足创新型企业的多样化管理需求。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提升专业的国际化水平,为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机械与智能制造学院党委书记项忠平: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传承并弘扬教育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和应用型转型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作为工科学院,我们要强化使命担当,聚焦江西省制造业“1269”行动计划和九江市制造业“9610”计划,充分发挥学院人才智力优势,大力推进学院博士教授“进园入企”“下乡进村”,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担当、贡献力量。


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原: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教育学院“红烛先锋”党建品牌建设,拓展新板块、探索新途径,以“红烛精神”为引领,筑牢师范专业师生理想信念根基,将培育“教育家精神”融入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中,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计算机与大数据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玉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朝着教育强国扎实迈进,高等教育责任重大。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塑造。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计算机领域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一支部书记刘红雨博士: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使命和方向,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通过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和阵地等方式,增强对学生的“思政引领力”。


江西省教学名师、经济学院教师张敏: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崇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当做好“工程师”,承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我们当做好“策划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当做好“设计师”,积极调整教学计划,设置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让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


2024年江西“最美辅导员”提名人选、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教师谢彬: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阐述,凸显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义和更高要求。作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一员,我将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


理学院A2341班学生揭圣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我深刻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亲身感受到了近年来我国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教育公平的不断推进,学习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将和许许多多九院学子一样,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练就过硬本领,为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奋斗!


文学院A2362班学生罗雨佳:此次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让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青年大学生,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教育和我们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这次大会不仅是对祖国教育现状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和规划。我为自己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感到幸福和自豪!我将一如既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学习,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立志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宣传部供稿

责编:李金玲 审核:汪浩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